“FOMO”是什么意思,你如何使用它?

理解“錯失恐懼症” (FOMO)

“錯失恐懼症” (FOMO) 是少數幾個在網際網路上廣泛使用的首字母縮寫詞之一,它不僅出現在心理學研究論文中,也常見於晚間新聞,甚至出現在美國各地的大學諮詢中心。那麼,FOMO 究竟代表什麼?它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運用這個詞呢?

何謂“錯失恐懼症”

FOMO 是 “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錯過) 的縮寫。這個詞彙用來描述人們對於錯失機會而產生的焦慮感。通常,FOMO 的感覺會伴隨著一種想法,那就是其他人(朋友、家人或同事)正在參與一些你錯過的活動或機會。這有點類似於想要「了解最新動態」或「跟上潮流」的心理。

FOMO 通常用於描述社交情境。例如,當你無法和朋友一起參加熱門派對或音樂會時,你可能會感受到 FOMO。因此,FOMO 帶有一種年輕化或幼稚的含義,幾乎所有關於千禧世代的新聞報導都會提及這個詞。(心理學家市場研究人員 特別喜歡使用這個詞彙。)

然而,FOMO 也可能被用來描述對於錯失專業或「人生」機會的恐懼,例如取得學位、在 70 歲之前退休、購買股票或獲得晉升。這不只是一種「年輕世代」的現象,你可以使用 FOMO 來描述嚴肅的非社交情境。

詞源探究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我們對於 FOMO 這個詞的起源有相當明確的了解。這個詞似乎最早出現在 2004 年哈佛商學院的學生刊物《哈布斯》上,由一位名叫帕特里克·麥金尼斯的學生所撰寫。

他的文章中,麥金尼斯描述了兩種對立但相互交織的力量:FOMO 和 FOBO。我們已經知道 FOMO 是對錯失的恐懼,它在麥金尼斯的文章中具有與今天相同的社交含義。但麥金尼斯將 FOBO(對更好選擇的恐懼)定義為一種對於承諾的概念。患有 FOBO 的人可能不願意確定計畫,因為他們害怕在最後一刻出現更好的機會。

在麥金尼斯的文章中,FOMO 和 FOBO 最終導致了一種存在主義的死胡同:FODA(害怕做任何事情)。當人們既害怕錯失機會(FOMO)又害怕做出承諾(FOBO)時,結果就是社會緊張感。

《波士頓雜誌》2014 年的一篇文章中,班·施瑞克林格推測這些縮寫詞是在 1990 年代末/2000 年代初(9/11、網路泡沫破滅、手機的出現)的背景下誕生的。然而,這個詞直到 2010 年代才進入大眾用語,當時(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這種感覺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普遍,原因在於社群媒體和網路的使用

如何運用 FOMO?

「你如何運用 FOMO」並不是一種授權式或存在主義式的探究,而只是一個語義問題。你應該在什麼時候使用 FOMO 造句?對你的老闆說 FOMO 合適嗎?還是你會因為說 FOMO 而被網路青少年嘲笑?

讓我們從文法開始。與「LOL」不同,我們很難直接把 FOMO 安插到句子中,因為就文法而言,FOMO 這個詞具有很大的彈性。你可以直接用它來代替「害怕錯過」,也可以將 FOMO 作為名詞來使用,好像 FOMO 是你肩上的魔鬼,讓你感到焦慮或恐懼。當然,你也可以將 FOMO 作為一個有趣的網路詞彙,可以打破一些小小的文法規則。

以下是一些關於 FOMO 語法彈性的例子:

代替「害怕錯過」 “我感冒了,但我根深蒂固的 FOMO 讓我來參加這個聚會。”
“他的 FOMO 太強烈了,所以他開車 2000 英里來參加這場音樂會。”
作為名詞 “即使我感冒了,FOMO 也讓我來參加這個聚會。”
“這都怪 FOMO;這就是為什麼他要開車這麼遠來參加音樂會。”
作為一個有趣的網路詞彙 “我感冒了,但我來參加這個派對是因為 FOMO。”
“他為什麼要開這麼遠來參加這場音樂會?因為 FOMO,傻瓜!”

既然你已經知道如何在句子中使用 FOMO,那麼你就可以開始擔心何時該使用這個詞彙了。你應該只用 FOMO 來描述某人擔心錯失機會的情境。同樣地,這個詞彙通常適用於社交情境(你不能參加一個很酷的派對),但你也可以用它來描述嚴肅或專業的情境(你和你的同事為了升職而加班到很晚)。

不用擔心,年輕人不會因為你說 FOMO 而嘲笑你。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流行語或迷因,它只是一個現代描述,用來描述一種被社群媒體放大的古老感覺。也就是說,你的老闆可能會認為你在嚴肅的情境中使用 FOMO 顯得幼稚,所以,你知道的,盡量避免這樣做。

如果你因為個人網路引起的 FOMO 而正在閱讀這篇文章,那麼或許值得研究其他一些奇怪的網路詞彙。像是 “TL;DR” 和 “Yeet” 這些詞彙在社群網路和新聞文章中很常見,理解它們的含義可以讓你避免未來的一些 F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