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加密货币的视角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经济领域中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对任何经济体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商品价格飙升,而工资却停滞不前时,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便会显现。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曾将比特币和加密货币视为对抗通胀工具的投资者开始质疑他们的决策是否正确。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本质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货币价值或购买力下降的现象。相反,通货紧缩则是由于货币供应短缺,使得货币价值或购买力上升。法定货币,通常倾向于通货膨胀,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并且确实会增加货币的供应。另一方面,许多加密货币的设计使其具有通缩特性。
在全球通货膨胀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关于通货膨胀型和通货紧缩型加密货币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通胀型和通缩型加密资产的主题,阐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它们是否能有效对抗通货膨胀,以及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什么是通胀型加密货币?
通胀型加密货币的主要特点是其代币数量持续增加。虽然代币的价值通常会随着供应的增加而上升,但长期来看,可能需要购买更多的代币才能保持相同的价值。代币供应的增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挖矿和加密质押等。
狗狗币(DOGE)是讨论通胀型与通缩型加密货币的一个典型例子。为了保证无限供应,其创造者在2014年取消了1000亿DOGE的硬性供应上限。结果,供应可能超过需求,从而迅速降低代币的价值。
另一个例子,比特币(BTC)的设计初衷是具有有限的通胀效应。BTC有2100万枚代币的硬性上限,一旦达到这个数量,就不能再开采更多。一旦达到上限,BTC将自动转变为通缩型加密货币。目前,已开采超过1900万枚比特币,但预计还需要数十年才能开采完最后的代币。这源于一个称为“减半”的过程,该过程至少每四年发生一次,逐步减少可以开采和流通的代币数量。与DOGE不同,BTC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机制来减缓通货膨胀,即减半。
什么是通缩型加密货币?
通缩型加密货币的设计使其供应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因此,只要需求保持不变,每个代币的价值预计都会增加。不同的加密货币项目采用不同的通缩机制。对通缩型加密货币的深入了解有助于理解通胀型和通缩型加密货币之间的区别。
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和Polygon提供了通缩型加密货币的典型案例。币安交易所每季度销毁一定数量的原生币安币(BNB),以控制其供应。出于同样的原因,Polygon交易所也“烧毁”了许多MATIC原生代币。预计一旦任何代币的供应不能满足其需求,价格就会上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对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传统货币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可能并不那么直观。然而,当解释加密货币的通胀与通缩时,理解影响因素则相对容易。
通胀型加密货币的特征在于促进代币供应量持续增长的系统,而通缩型加密货币的特征是流通中的代币供应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的系统。在区分通胀型和通缩型加密货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固定与浮动
长期以来,法定货币的价值一直是固定的,其价值通常与有形资产(尤其是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挂钩。过去,公民可以去银行索取相当于其存款的一部分黄金。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央银行逐渐放弃了黄金储备,大多数国家完全放弃了这种做法。货币的价值开始浮动,这意味着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与其他货币的比较。目前,传统货币的价值主要基于对其具有价值的普遍共识,这也正是法定货币一词的由来,借用拉丁语“let it be done”。
金本位制的瓦解导致法定货币主要成为通货膨胀型货币。如今,中央银行可以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印制新货币,而无需公开宣布。任何货币的价值都会受到流通量的影响,流通量越大,货币的购买力就越低。
另一方面,加密货币不受任何政府或中央银行的控制。它们具有算法和独特的机制,以确保永远不会超过最大供应量。一旦供应达到预设的限制,供应就会停止,只要代币的感知需求保持不变,其价值就会上升。这一因素使得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具有了通缩的潜力。
大多数加密货币的通缩特性使得人们倾向于长期持有它们,这也导致其价格高昂。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加密货币都是如此,例如那些在没有最大供应量的权益证明 (PoS) 共识机制上运行的加密货币。
以太坊(ETH)就是一个向PoS结构发展的加密货币。尽管如此,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开性,创建新加密货币的方式是透明且可预测的,与可以随意印制货币的中央银行不同。
需求和供应
在选择通胀型或通缩型加密货币时,供求关系至关重要。增加或减少收集的代币数量会在两种类型的加密货币之间产生差异。
即使是通胀型加密货币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也可能具有显著的优势。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通胀型加密货币可能最终导致需求超过供应。另一方面,通缩型加密货币可以帮助投资者利用与价格上涨相关的优势。
转换
与固有的通货膨胀型法定货币不同,虽然大多数加密货币在发展初期可能表现出通胀特性,但它们的设计目标是从通胀过渡到通缩。
从通胀型加密货币转换为通缩型加密货币的能力,不仅使其比法定货币更具优势,而且还确保开发者可以随时更改加密货币,将其从通胀型转变为通缩型。
在应对经济通货膨胀时,用户可以将通缩机制应用到通胀型加密货币中,以帮助控制通胀。例如,ETH,主要是一种通胀型加密货币,可以选择在活动高峰期销毁一定数量的代币。
进一步分析,从通胀型转换为通缩型的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无限代币供应的通胀型资产本质上是不好的。例如,DOGE和ETH等代币可能会不时经历高供应和低需求的情况。关键在于,它们的加密生态系统旨在克服经济衰退,这与法定货币的设置不同。
以太坊是一种没有硬性上限的无限货币。但是,以太坊区块链被编程为限制一年内可以开采的ETH矿工数量。例如,如果ETH的供应量按照市值计算为1亿个,那么矿工每年只能开采1800万个ETH,相当于18%的通货膨胀率。
但是,如果ETH的市值增加到2亿个代币,那么1800万个固定数量的ETH将转化为9%的通货膨胀率,这将有利于以太坊生态系统。因此,从通胀与通缩的视角来看,通货膨胀并不一定是坏事。
对于被设计为严格通缩的加密货币,这种灵活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可以随意创建或销毁任何代币。这是因为,通缩型加密货币具有其独特的机制,可以限制可以流通的代币数量。
价值
在比较通胀型和通缩型加密货币时,特定数字资产的价值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就价值差异而言,由于其最终的稀缺性,通缩型加密货币在适当的时机,就供需而言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这使得它们成为一种良好的投资工具。
然而,最重要的是记住,通缩型加密货币的价值是否会飙升,取决于需求这一关键因素。如果当前或未来对通缩型加密货币的需求仍然低迷,那么这可能会大大削弱这种数字资产的价值增长潜力。
因此,加密货币的内在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ETH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确立了自己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和不可替代代币 (NFT) 领域的重要地位。
购买力
在宏观经济学中,任何旨在轻松任意发行新单位的货币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意味着它可以对特定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产生重大影响。这种货币的高交易量也会影响市场上商品的价格。
当货币供应不足时,购买商品所需的单位会减少。另一方面,当市场充斥着特定货币单位时,买家为同样的东西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样,通胀型和通缩型加密货币的购买力取决于流通中特定加密货币的代币数量。
流通中的任何加密货币的代币数量越多,其价值就越低。对于供应有限的通缩型加密货币,由于估值较高,它们具有更大的购买力。只要供应减少与需求增加和增长潜力齐头并进,通缩型加密货币就会有更好的定价和更强的购买力。
结语
根据通货膨胀的传统定义,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最初都是通货膨胀型货币。然而,它们的通货膨胀率容易理解,几乎可以预测,并且不断下降。就像黄金一样,加密货币的通货膨胀率有一天会降至零。
但是,如果从更广泛的通货膨胀定义来看,比特币和大多数其他加密货币本质上是通缩的,特别是由于它们的购买力预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虽然比特币的购买力可能仍然剧烈波动,但通胀型和通缩型加密货币仍然相对较新,预计长期会趋于稳定。像BTC这样的通缩型加密货币的总供应量是固定的,这确保了只要需求存在,它们的购买力就会增加。
在选择通胀型还是通缩型加密货币时,很明显,这两种类型的加密货币都各有优缺点。通胀型加密货币可能会导致供过于求的情况,但这可能会无限期地维持加密挖矿行业。尽管如此,通缩型加密货币可能会导致价格飙升,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投资者。最终,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当所有这些加密代币最终达到极限时,哪些会蓬勃发展。